一是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相结合。充分结合西湖老城区困难群体众多的特定区情,制定严格的困难职工识别标准,按照“入户调查、走访了解、复审公示”三大程序,把那些真正困难的职工纳入帮扶网络,并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档案。对已纳入帮扶网络但经审查不符合困难职工认定标准的,坚决剔除帮扶档案;对通过帮扶已经摆脱贫困的职工清理出帮扶档案,做到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当出则出,当进则进。截止目前,全总帮扶系统中建档困难职工已从年初的1457人逐渐减少至目前的563人,其中注销215人,成功脱贫越线困难职工达679人。
二是“输血”帮扶与“造血”扶助相结合。筹资116.5万元开展元旦、春节“送温暖”活动,慰问困难职工、困难农民工和困难劳模共计703人次;发放12.7万元医疗救助、赔付9.6万元互助保障金减轻了32名困难职工医疗负担、防止因病返贫;在资金“输血”的同时,依托全市首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对困难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,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,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次,累计培训950人次,提供2755个就业岗位帮助513名困难职工实现自我“造血”。
三是工会主导与部门联动相结合。以职工服务中心为主体,建立起困难职工特困救助、免费职介、信访接待、法律援助等四个服务平台,为困难职工提供一对一的帮扶和一站式服务1200人次。同时,协调医保、社保、就业、城建、司法、信访等部门,建立困难职工帮扶网络,形成了工会主导、部门联动的帮扶工作格局,并建立起常态化的脱贫解困机制。